江西胖闭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最新歷史教學工作總結

| 子東

總結就是把一個時間段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進行一次全面系統(tǒng)的總結的書面材料,它能使我們及時找出錯誤并改正,因此我們要做好歸納,寫好總結。以下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最新歷史教學工作總結,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最新歷史教學工作總結

最新歷史教學工作總結1

時間過的真快,轉眼間一個學期又將結束,回顧這個學期的教學歷程,真是感慨頗多。這是一個繁忙的學期,我擔任了初三六個班的歷史教學工作,為了下個學期能有更充分的時間進行會考復習,這個學期即要及時完成五冊的教學任務,又要增加六冊的內容,工作量比較大,教學任務也挺重。還好自己能夠統(tǒng)籌安排,一切都比較順利地結束了,現(xiàn)在我將本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1、認真?zhèn)湔n

《孫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要想使自己的工作更加有效,必須要打有準備的仗,所以認真?zhèn)湔n是首要環(huán)節(jié),每次備課,我都仔細研究教學大綱,根據(jù)重難點,分清教學內容的主次,并結合要點,補充相應的課外知識,力求自己的教學更加豐富多彩,同時我也根據(jù)新課程改革的內容,注重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總結的能力,設置相應的問題拋給學生。

2、嚴肅課堂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無論是哪個年級的學生,往往都是在看著老師的眼色行事。老師的松懈放縱,會使整個課堂處于無秩序狀態(tài),這樣再好的課,效果也出不來。所以我的教學風格首先是嚴謹?shù)模业难劬⒁暤矫總€學生,我會用的眼神告訴他什么是表揚、什么是提醒、什么是責備。同時我也讓學生自由地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觀念的分歧是允許存在的,但必須言之有理,可是行為習慣上的散漫是絕對不可以被默認的。

無論工作有多忙,我都積極參加組里的各項教研活動。閱讀有關教學雜志,深鉆教學資料,力求自己的教學藝術更精湛。同時我也積極參加區(qū)里、市里的教研活動,及時掌握第一手信息,指導自己的實際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我利用學校有限的條件,組織學生們利用多媒體教室觀看歷史題材短片,并進行觀后感寫作,培養(yǎng)了歷史興趣和綜合素質能力。

以上就是本學期,我的主要工作及成果,我將繼續(xù)努力,勤懇工作,腳踏實地,爭取讓自己的工作更加的出色。

最新歷史教學工作總結2

縱觀近年歷史高考,以能力立意,以知識為載體,對理論觀點和史學方法及思想文化素質的考查滲透其中;依托教學大綱,又不拘泥于教學大綱,試題設計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突出創(chuàng)新;對歷史問題認識水平的考查,強調生產力標準和實踐標準,強調宏觀與微觀相結合運用知識的方法,體現(xiàn)人類文明演進的歷史發(fā)展現(xiàn);試題綜合性強,既包括學科內知識與能力的綜合,也適當引進跨學科知識與能力的綜合;試題反映或折射社會現(xiàn)實的需要,不回避熱點問題。下面是我在這一年里進行高三歷史教學法的一些做法。

一、夯實基礎,提高能力

高考的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為高等學校選拔出優(yōu)秀學生,使他們得到進一步的深造和發(fā)展。高考試題作為人材選拔的一種手段,又具有知識面覆蓋廣、層次深、能力標準要求高的特點。

培養(yǎng)探究精神,提高思維品質,是二期課改的前進方向。強調能力立意是近年來高考命題改革的努力方向。于是一些人產生了一種錯覺,以為掌握歷史基礎知識已經不太重要,重要的只是提高能力,這是錯誤的。這里有個對知識與能力的辯證關系的認識問題,也有個對歷史基礎知識內涵的理解問題。就能力與知識的關系而言,知識是能力的載體,能力是知識的運用,二者不能分割開來。忽視知識片面強調能力,能力將成為一座沙丘之塔;忽視能力片面強調知識,知識只能是一堆待工之料。

事實上,歷史學科能力的考查必須以扎實的歷史知識作基礎,即使是解答那些對歷史思維能力要求很高的理論分析性的歷史問答題、小論文,如果沒有全面準確地掌握有關的歷史知識,其答案充其量也只是一副沒有血肉的骨骼。就歷史基礎知識的內涵而言,我們絕不能將其簡單地理解為時間、地點、人名、數(shù)據(jù)等只需記憶的“死知識”。歷史基礎知識,還應包括教材涉及的歷史事實、歷史概念、歷史結論、歷史現(xiàn)象、歷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動、歷史事件及其基本線索和發(fā)展過程等在內。在高三歷史教學中,我始終引導學生多看教材,讓學生明白歷史學習與其他課程的學習一樣要細水長流,建議堅持每天花1小時,對教材進行閱讀;不僅讀教材,也讀教材中的歷史地圖、情景圖、圖表、漫畫等,了解他們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以圖講史,從圖中獲取有效信息,建立緊密的圖文關系,而后再挖掘圖中的隱性知識等,從而掌握有關的基礎知識。只有這樣才能牢固掌握基礎知識,才能夯實基礎。

知識是能力的載體,能力是知識的運用,只有基礎扎實,對概念充分把握理解,知識的運用和遷移才能靈活,思維能力才能提高。研究近幾年的高考試卷和高考命題發(fā)展趨勢,我們可以看到在學科能力的考查方面,高考以考查學生的學習潛能為重點。所謂“學習潛能”,是指學生到大學里繼續(xù)學習歷史的潛在能力。這種潛在能力,決不是死記硬背的能力,而是一種學科能力的遷移,所以也可以稱作遷移能力。具體地講,遷移能力是指學生能夠把學習過程中逐漸積累起來的閱讀、理解、分析、綜合、比較、表達等能力運用到新的歷史材料和新的歷史情景中去,并且能夠準確回答出根據(jù)新材料和新情景所提問題的能力。換句話說,考查遷移能力,就要“解除‘以本為本’的束縛”,適應“題在課本外,答案在課內”的命題新趨勢?!邦}在課本外”,使高考試題具有了“起點高”的特點;“答案在課內”,又使其具有了“落點低”的特點。起點高,起于高校選拔合格新生的高度;落點低,落于高中教學的基本要求;合起來就是考查學生的學習遷移能力。我們教師應當明確:“答案在課內”,并不是“答案在本內”的同義語。

二、精選試題,把握方向

近年來,高考試題的題型趨于穩(wěn)定,選擇題、材料分析題成為基本的考試題型,但試題的靈活性提高了,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平時的訓練中一定要精選試題,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不能搞題海戰(zhàn)術。這是因為,我們讓學生做題的目的是要鞏固學生所學知識,查找知識漏洞,但做題不能只重視結果和結論,更要重視過程,要知來龍去脈,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而題海之戰(zhàn)無異于將人引入無舵舢板,很難達到預定的彼岸。因此,無論是新授課還是復習課,我對試題的選擇都特別注意到以下幾個方面:

(1)在命題原則上,應以問題為中心、以能力立意為主、以人類所面臨和關心的或現(xiàn)實的重大的社會問題為素材,巧妙地將理論觀點、史學方法、思想素質和教育功能滲透其中,全面考查學生的人文知識和基本素養(yǎng)。

(2)在試題內容上,應強調歷史學科的主干知識,注重檢查學生的學習能力,大力擯棄“繁、難、偏、怪、舊”等方面內容,所涉及的內容應該都是歷史學科的教學重點、教學難點和主體知識。

(3)在試題設計上必須以高考試題為模塊,命出適度的模擬題,不偏離《課程標準》、《高考考綱》。

(4)在答案設置上,應體現(xiàn)出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理念,盡量貼近我們學生實際認知水平,同時又能激勵學生發(fā)展創(chuàng)新能力。

三、關注熱點,貼近現(xiàn)實

歷史出自“故紙堆”,但又是與現(xiàn)實緊密相關的學問。鑒古察今是學習歷史的基本作用,貼近時代潮流,不避社會熱點是上海卷的一貫傳統(tǒng),近幾年的高考試題大都與學科熱點和社會熱點緊密結合,體現(xiàn)歷史為現(xiàn)實服務的特點。因此,在教學中我們一直引導學生不能只局限于埋頭學好、掌握好課本知識,也要注意關注和參與社會熱點和焦點問題的探討,積極尋找課本知識與社會現(xiàn)實的結合點,確定新的歷史專題;不僅要有歷史的回光留意生活中發(fā)生的日常“小事”,更注意觀察影響世界趨勢的國家“大事”,從而培養(yǎng)學生傳承懲惡揚善的人文精神和中國史學“經世致用”的社會責任,樹立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正確理念,也就是學史要以史入今,以史鑒今,史為今用,以歷史知識、觀點為基礎,使熱點和歷史知識之間做到有機的聯(lián)系。

最新歷史教學工作總結3

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最好的教學就是適應于自己,又適合學生的教學,它既有利于學生素質提高,又有利于學生分數(shù)提高的教學。社會在發(fā)展變化,教師也應改變教學觀念,充分認識新課改的重要性,努力設計好教學內容,培養(yǎng)出更多、更優(yōu)秀的創(chuàng)新人才,以適應社會的需要。

一、課堂教學目標的有效性

在實行新課改后,高一年級的歷史課堂教學要達到怎樣的教學目標、完成哪些教學任務呢?我們認為關鍵在于擺正高一歷史課堂教學的目標定位問題。在新課程的教學大綱中,有許多教學內容,包括我們以前認定的重點主干知識,現(xiàn)在都被冠以“了解”、“知道”、“感受”、“課外閱讀”等要求,一些章節(jié)的教學目標中還有“要求全體學生掌握”、“大部分學生掌握和少數(shù)學有余力的學生掌握”的層次性教學目標。

因此,課堂教學目標不能定位太高,要根據(jù)新課標的具體要求和高一學生的實際知識水平及實際的教學時間來確定課堂教學的具體目標。如在學習必修1《世界多極化趨勢》一課時,首先明確本課學習內容要點是:“簡述歐洲共同體的形成、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大國和中國的振興以及不結盟運動的興起,了解世界多極化趨勢在曲折中發(fā)展。”

其次注意到“簡述”和“了解”這兩個不同能力層次目標要求,進而明確“簡述”的是四種政治力量的興起,“了解”的是“多極化趨勢”既“發(fā)展”又“曲折”的特點,最后根據(jù)上下節(jié)的課標內容,把本節(jié)的時段確定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由此展開本節(jié)教學內容的處理和學習探討。

在處理簡述四種政治力量的興起是有主次、輕重之分的,歐共體、日本、中國是本課的重點,不結盟運動則相對不是主要的,是可以略講的;而簡述部分則可由學生根據(jù)教材和所學的知識自主學習。對歐共體和日本興起的原因可通過合作學習、共同討論得以完成。這樣的目標定位適應學生的認知水平,能有效促進學生在課堂上自主探索,提高課堂學習效率。而事實上高一學生由于學習水平、學習時間、學習目的的限制,不愿意也不可能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探索,因此,我們必須全面正確地把握高一歷史課堂教學的目標定位,實施有效的課堂教學目標,這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基本前提。

二、轉換問題情境,將問題進行類化

這是實現(xiàn)知識遷移的關鍵。問題情境是問題的呈現(xiàn)方式。一個問題的呈現(xiàn)方式與構建的認知結構越接近,就越有利于知識的遷移和運用。在具體的訓練過程中,要注意問題情境的轉換。

1、對問題進行“變式”?!白兪健笔菍栴}的變換樣式,“變式”的目的是轉換問題的呈現(xiàn)情境和樣式,以使其與學生所構建的認知結構相接近,為知識的遷移和問題的解決做準備。如,20__年高考文科綜合試題長城題中的一問:“魏晉時期河西地區(qū)的繁榮與西漢以來對西北的長期開拓有密切關系,請參照材料(略)和所學知識分析漢長城如何促進了西北地區(qū)的發(fā)展?!?/p>

這里面的“所學知識”即是在平時學習中的書本上的知識,但是在教科書中卻沒有關于魏晉時期經營河西地區(qū)的內容,也沒有關于漢長城促進河西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的內容,這樣,本題便無法納入所建立的知識結構中。

因此,需要將本題的呈現(xiàn)情境進行轉換,以接近或適應所構建的知識結構的情境。如,根據(jù)材料所知修筑長城是西漢開拓河西地區(qū)(西北地區(qū))的一個舉措,代表了西漢經營西北地區(qū)的努力和活動,因此可以將此題變換為“分析西漢、東漢為促進西北地區(qū)經濟發(fā)展和民族融合所做的努力及影響”,便可將該題納入到所構建的知識結構中了,可以順利地遷移“西漢修筑長城抵御匈奴入侵、設置西域都護、使者校尉”等內容進行分析和回答。

2、依據(jù)問題與認知結構間的共同因素,將問題進行“類化”?!邦惢笔侵笇栴}納入相應的同類知識結構中,并從這個結構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的過程。在轉換問題的情境后,根據(jù)轉換后的問題與認知結構間的共同因素和聯(lián)系,將問題與知識結構、新知與舊知、未知與已知相“鏈接”,利用所構建的知識結構去“類化”這個新問題。如上題,問題的情境進行轉化后,便將該題“類化”到學生已構建的關于“西漢處理民族關系的舉措和意義”的認知結構中,在這個結構中易于找到解決的途徑和方法。

三、以新的教學方法和思路去教學

針對普及高中教育時期學生的認知特點,首先將教材內容的問題化。要把學習知識的過程變成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就需要將教材問題化。我準備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操作:把教材內容變成問題的“鏈接”;引導學生憑借自己的努力(嘗試探索、合作等)一個個地進行問題求解;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激起學生的問題意識,并生成更多、更深層的問題。其次將教材內容結構化。

我要盡可能地引導學生掌握知識的結構,而不能“見樹不見林”。學生的認識結構是有良好的知識結構轉化而來的,因此在教某部分知識時,要注意“瞻前顧后”和“左顧右盼”。要實現(xiàn)教材結構化,我既可以提出教材內容的“綱要信號”,也可以利用“先行組織者”,還可以指導學生自己結合相關知識構建知識系統(tǒng)框架。

總之,新教材教學中,我們教師的教學理念需要不斷更新。我們在加強自身教學理論學習和專業(yè)素養(yǎng)的同時,也加強了集體備課,從而達到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最新歷史教學工作總結4

九年級以來,課堂全面回歸傳統(tǒng),我也開始使用自己探索出來的模式進行教學。比如,針對課本內容多、層次雜的特點,在每次上課之前,我專門讓學生準備一張白紙,把我在黑板上板書的重點內容抄到紙上,課下好好背之,下次上課時我提問??梢哉f,這種方法是我鍛煉學生總結能力及背書能力的開端,此后,大范圍的背書活動展開了。

在具體講課的時候,我也開始注意向學生灌輸知識之外的史學理論問題,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比如,很多學生到后來一見到我進班,就會想起來八個字,那就是我天天和他們講的如何評價一個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一分為二,有好有壞。“一分為二”本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史學理論觀點,但是由于中國人向來具有直線思維的特點,對人物、事件的評價往往是非黑即白,非好即壞,非對即錯,因此普及這個觀點便顯得極為重要。很多學生經常問我,拿破侖是好人還是壞人?孫中山是好人還是壞人?他們從來不想一想,好人也做過壞事,壞人也干過好事。于是,針對這個問題,我就天天向他們灌輸“一分為二”的觀點。在講具體人物和歷史事件時,我也總是從正反兩方面來評價他們。慢慢地學生們都接受了這個觀點,有的甚至到了“過火”的程度。他們一從書上見到一個人,就找他的優(yōu)點和缺點。在講美國的開國功勛華盛頓的時候,書上并沒有說他的缺點,只是高度評價了他的優(yōu)點,于是有的學生便對我這個理論產生了懷疑,他們讓我當堂說出華盛頓的缺點。其實,實話實說,華盛頓這個人的缺點還真的非常非常的少,他幾乎是一個完美的人。但是如果我說他沒有缺點,那么這個“一分為二”的理論就站不住腳。幸虧我平時涉獵比較廣泛,知道華盛頓家里養(yǎng)了很多奴隸,他當時沒有廢除黑奴制,這就為近百年后的美國內戰(zhàn)埋下了伏筆。于是,從此學生們都認為不廢除黑奴制是華盛頓的缺點。

這個時候,我還特別注重向學生灌輸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因為“歷史就像一個人,既隨和又自尊”,我們學習歷史,并不是要站在旁觀的角度看歷史上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以及有哪些人,而是要從中吸取經驗教訓,加入到自己的性格之中,利于人生的豐富與進步。因此,凡是能講到可以培養(yǎng)學生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內容時,我都不吝惜時間。記得當初講《法國大革命》這一課的時候,課本只為拿破侖這個人安排了幾百字的內容,這是非常不好的。拿破侖堅韌不拔、愈挫愈勇、敢于戰(zhàn)斗的高昂精神,對任何時代任何國家的任何人都具有勵志作用,因此,我專門拿出一節(jié)課的時間來講這個人物。結束的時候,我還專門挑選十條拿破侖的名言,讓學生抄到了書上,比如,“人生的榮光,不在于永不失敗,而在于屢敗屢戰(zhàn)”等。我想讓學生通過這些內容的習得,向大人物看齊,當自己的人生遇到黑暗與困難的時候,可以獲取持續(xù)進步的精神力量。

我的教學思想,可以在畢業(yè)之前在班里錄畢業(yè)贈言時送給學生的一句話里得到體現(xiàn),這話是:存中正平和之心,行利人利己之事。前面一句,是要求學生看問題做事情不要偏激不要非黑即白,而是像我以前經常講的那樣“一分為二”,區(qū)別對待。而后一句則是要求他們向華盛頓、波利瓦爾、章西女王、孫中山等人學習,做事情時,既要對自己有好處,更應該對別人有好處。

可以說,在九年級這緊張的一年中,我盡自己所能教學生課本內容,還盡自己所能教他們正確的評判標準和價值觀,我自認為已經“無愧于心”了。

關于紀律。九年級時的班級紀律已經大為好轉。傳統(tǒng)課堂占據(jù)上風,學生們已經被壓制得有些習慣和麻木,不復有八年級時候的囂張氣焰。很多老師都已經使用了鐵腕手段,上課時用巧妙的手段諷刺人、罵人,這已成家常便飯;讓學生一站就是半節(jié)課甚至一節(jié)課,這也習以為常。在一些班里,我經常說“你給我滾出去”等話語,學生也沒什么意見?,F(xiàn)在讓我總結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轉變,我想至少有以下五個原因。第一,大環(huán)境變好了。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環(huán)境極度影響個體。當時整個環(huán)境是嚴抓狠管,一些調皮學生自無興風作浪的環(huán)境。第二,我自己也有了一定的束紀方法,這都是在殘酷的現(xiàn)實中磨練出來的,每一條方法之后都有說不清的辛酸往事。第三,各班班主任加強了紀律管理,有些班主任開始坐班,久而久之,學生漸漸習慣上課不說話的“不正?!爆F(xiàn)象了。第四,有一些差生轉走了。這些差生轉走之后,不僅所在班級紀律為之一變,甚至整個九年級都發(fā)生了不少變化。我感到非常好笑,我教他們一年,都沒有管住他們,最后還靠他們走人才了事。這讓我想起了流傳很廣的一句話:學習好的,不是老師教的,學習差的,也不是老師教的。看來這話很有道理。第五,中招考試的緊迫感。無論如何,再不學習的學生也知道中考馬上將臨,也多少有了點緊迫感,這就為紀律好轉準備了條件。

最新歷史教學工作總結5

本學期我擔任七年級兩個班的歷史教學工作任務。雖然是老教師,我對教學工作絲毫不敢怠慢,我認真?zhèn)湔n,扎實開展教學活動,勤于聽課學習他人長處。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順利完成教學任務,以下是我本學期的歷史教學工作總結。

一、認真?zhèn)湔n

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備課既要備學生,又要備教法,備課不充分或者備得不好,會嚴重影響課堂氣氛和教學效果。我不管多忙在教每一節(jié)課前我都仔細研讀教材和相關的教學參考材料,明確本課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確定重點難點,設計新課導入、子目之間的過渡語,然后擬定具體的教學設計,編寫教案。

二、結合學生的學習狀況,選取擬定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

做到教學中有的放矢,不打無準備之仗。因為所教學生整體基礎差,學習習慣不佳,學習不主動。因此,我把握照顧全體,關注個別的原則。以講授法為主,啟發(fā)式教學為輔,注重基礎知識的教學和學習方法的指導。

三、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采用多媒體教學

歷史課堂容量大時間緊,多媒體教學能較好解決這個問題。教學網(wǎng)站上有大量的課件資源,為節(jié)省時間,我通常采用下載加修改的方式準備課件,甚至期中、期末復習課、試卷講評課也制作課件采用多媒體教學。

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的是學生學習歷史的動力的源泉

我在教學中非常注意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我主要是注重新課導入,采用學生感興趣的歌曲、歷史謎語、歷史迷案、歷史故事、視頻等導入。教學中不生搬硬套,不搞灌輸式教學、不提倡死記硬背,教學中主要采用講述法加問題教學法,讓學生從問題中學會思考。在問題中盡可能的擴大自己的知識面使課堂更生動也能激發(fā)學習興趣。努力突出歷史教學的過程和方法,拓展歷史的教育功能,注重人文素養(yǎng)和科學精神的培養(yǎng),充分發(fā)揮歷史教育的社會功能和育人功能。

五、鼓勵引導學生

學生學習基礎差,學習成績不佳,學習信心不足。我沒有急于求成,總是給學生鼓勵,對學生耐心的輔導和幫助,讓他們在平等、輕松的課堂氛圍中學習。在教學中還多對學生進行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教育,教給他們做人的到了道理,用真心和愛心對待學生。

六、積極參加教研活動

圍繞“如何上好公開課”“如何學好學科知識”“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等主題開展教研,完成主體教研文章撰寫。積極參加聽課評課,本學期完成20節(jié)的聽課任務。在教學公開周活動,積極參與聽課評課。

七、履行骨干教師職責,認真開展教師“結對子”活動

本著互相學習,共同提高的目的,制定結對子計劃,互相聽課評課,本學期有明顯提高,本人聽了老師9節(jié)課,而老師聽了我10節(jié)課。通過結對子活動,我認識到自己存在的許多不足,也認識到結對子是雙向交流,“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較好發(fā)揮骨干教師的作用。

八、有計劃舉行單元測試

本學期積極收集單元試卷,做到每單元都進行測試。通過測試能及時了解學生平時學習情況,有針對性進行輔導,調整教學進度和策略。期末練習卷也進行測試,并進行詳細講評。期中考試是四校聯(lián)考,對比認識教學差距,促進良性競爭。

九、積極參加培訓學習

本學期參加20__年“初中教師崗位培訓班”學習、“閩滬教育接力”活動、名師講堂等。

十、存在的不足

個人備課有時針對性不強,對課標要求不能較好把握,特別是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往往還是老師講得多,提問學生偏少。新課程的理念落實得不夠到位,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成分還比較多,不敢采用新的教學模式。

最新歷史教學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最新初中歷史教學工作總結范文5篇

中學歷史教學工作總結3篇

最新秋季教學工作總結5篇

中學歷史老師教學工作總結五篇

2021年教師年度工作總結范文10篇

2022教師個人年度工作總結(精選10篇)

2022教師第一學期工作總結5篇

2021個人年終工作總結最新5篇

2021部門半年工作總結十篇最新

八年級歷史上冊教師工作計劃5篇

138423 铜鼓县| 乳山市| 平顶山市| 鹰潭市| 乐安县| 三台县| 四川省| 怀仁县| 临澧县| 正镶白旗| 新宾| 河北省| 那坡县| 临漳县| 南靖县| 秦皇岛市| 平乡县| 金昌市| 运城市| 合山市| 遂宁市| 凤阳县| 寿光市| 大城县| 竹山县| 怀宁县| 咸丰县| 郁南县| 福州市| 西城区| 敦煌市| 闽侯县| 聂荣县| 嘉兴市| 广德县| 韶山市| 紫金县| 台北市| 汉中市| 北安市| 米脂县|